禹城产品条码的基本规则

德州益禄条形码代理有限公司
联系人:王经理
电话:17732605906(微信同步)

新闻中心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禹城产品条码的基本规则

禹城产品条码的基本规则

作者:德州益禄条形码代理有限公司 时间:2024-01-23 08:45:22

什么是可追溯性(Traceability)?

Traceability是由Trace(追踪)和Ability(能力)组合而成的复合词,中文翻译为“可追溯性”。“可追溯性”是指通过德州条码标签来追踪和溯源一个产品的源头、应用和位置的能力。在汽车、电子零件、食品、医疗等不同行业中的定义也有所不同,基本含义如下:从原材料和零件的采购到加工、装配、流通、销售等各工序中,记录制造商、供应商、销售商等信息,使其处于可追踪历史记录的状态。

全过程追踪

“召回事件”难掩产品质量之痛

中国汽车行业

汽车是人们出行必需的交通工具,安全性能是至关重要的。然而,根据中国汽车召回网公布的数据统计发现,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期间,因质量问题,我国共计划、开始实施汽车召回2000多万辆,其中,涉及68个汽车品牌,68527辆商用车,事件涉及了众多汽车品牌企业,故障问题几乎覆盖了和主要汽车零部件。

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迅速增加,然而由于有的生产企业质量把关不严,产量存在缺陷;还有的市场渠道混乱导致假冒伪劣零部件猖獗,这一切都严重损害了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

2016年1月1日,《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实施办法》正式实施,汽车零部件企业被纳入召回体系。事实上,汽车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产品,工艺复杂,包含了上万种零部件,而批量的生产线,难免个别零部件会出现安全缺陷,一旦出现质量问题,要短期内查找到某一或若干零件属于哪家厂家生产,操作难度可想而知。所以相关责任企业只有建立汽车零部件条码追溯体系才能很好的解决上述问题。

中国乳品行业

乳品安全关系到中国“下一代”的健康,“三聚氰胺”的事件让7成中国人不敢购买国产奶粉。然而,仅仅时隔8年后,上海又发生一起乳品安全重大事件:上海嘉外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将库存过期的276吨新西兰产“恒天然”烘焙用乳制品销往全国各地。相关部门在现场查扣涉案产品109.2吨,但仍有166.8吨过期产品下落不明。经查证,那些“下落不明”的166.8吨过期产品已经销售给多家公司以及江苏、河南、青海等下游经销商,以批发和网店等方式售往全国各地。对消费者的健康带来了威胁,也再一次伤害了消费者对奶业的信心。

国外肉类行业

在1999年2月,比利时发生了严重的二恶英污染事件。由于没有可追溯性系统,直到4个月后,比利时政府才宣布找到污染源头——福格尔公司,事件导致比利时政府公信力直线下降,经济损失超过10亿欧元。

德国最主要的肉类与香肠加工商Rasting公司和牛肉屠宰商Westfleisch公司受此次污染事件波及,但两家公司使用条码追溯系统,对每头牲畜、每个肉块都贴上UCC/EAN-128条码标签,从而实现了从牲畜到美味食品全程的产品跟踪与追溯。

Westfleisch公司在屠宰好的整牛上贴上UCC/EAN-128条码标签

Rasting公司通过Westfleisch公司发送的产品信息电子邮件来核对箱号、物品信息、重量和批号,正确无误后才被签收。

Westfleisch公司为Rasting公司提供的产品信息标签

和前面两个事件不同的是,Westfleisch工厂和Rasting公司在此次召回中,得益于条码追溯的成功应用,和比利时政府的4个月时间相比,他们仅用了36个小时就将所有产品召回工厂,公司受到的经济损失和信用影响非常小。

可追溯性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

产品可追溯性源于对产品质量和安全的要求。在产品的设计、制造等过程中,由于种种因素,可能导致产品存在缺陷,对消费者群体造成威胁。在ISO9000标准中的第7.5.3条款明确规定:组织应在产品实现的全过程中使用适宜的方法识别产品。组织应在产品实现的全过程中,针对监视和测量要求识别产品的状态。在有可追溯性要求的场合,组织应控制产品的唯一性标识,并保持记录。

对于企业来说,供应链跟踪往往非常复杂。首先,中间参与的环节很多,制造商、装配商、包装商、运输与物流企业以及消费者全都会参与其中,管理难度很大。其次,物料和产品种类繁多、各部门信息分散、系统效率不高、产品出现问题无法快速有效的定位等等。为了确保对产品特性的控制和检验,产品在生产流程中的各个阶段(原物料到达、储存、生产、仓储、分销和销售)都能在合适的时间抵达正确的目的地,物料和产品的完整追溯对制造型企业来说尤为重要。当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时,厂商必须迅速采取有效措施。若措施不当或采取时机太晚,将严重影响客户或消费者对其的信任度,这也是保护消费者权益的重要手段。

生产流程中的各个阶段

可追溯性的两种分类方式

可追溯性的分类方式有多种,大致可分为外部(产品供应链过程追溯)和内部(产品生产流程追溯)两种。

外部:产品供应链过程追溯

供应链可追溯性是指在不同的供应环节之间可以追溯从原材料和零件的采购到加工、流通、销售历史记录的状态。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和条码标签技术对每个产品赋予唯一身份标识(序列号),实现“一物一码”,提供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进而保证产品的生产质量,提升企业品牌信誉度及产品消费者粘性,特别是发现产品问题时,可以帮助企业尽早发现问题源头。

内部:产品生产工序追溯

产品生产可追溯是指在企业限定的范围内,掌握工件使用、人员操作,信息交接等不同工序信息之间的追溯。例如,在某发动机装配车间中,从供应商购入凸轮轴、活塞等发动机零件,由何人在何时领用,负责将这些零件装配起来,之后又由何人接手下一道工序。管理、使用这些产品的制造历史记录和检查结果的信息可称作内部可追溯性。

条码标签是实现产品追溯的最佳工具

经过几十年的普及应用,条形码以输入数度快,可靠性高,采集信息量大,灵活实用性强等特点,已经成为商品必备的识别符号,受到企业和消费者的广泛认可。

条码标签解决“从哪里来”和“到那里去”的问题

1、原料管理(原料从哪里来?):包括上游供应商信息,原料生产、采购、检验、仓储等信息。

2、生产管理(原料加工成什么产品?):包括工厂车间,负责人,生产计划、生产指令、生产质检等信息。

3、分销管理(产品到哪里去?):包括经销商管理、分销区域管理、帮助企业实现分销的渠道管理已经分销的流向管理。

条码标签掌握从原材料到产品的整个动向

内部工序的可追溯性有利于准确掌握产品加工、人员动向,工具使用等情况,可提高生产和管理的效率。从原材料和零件到货到产品出厂的过程中,收集、管理制造工序的作业信息,在制造工序的可追溯性中,对产品或批次加上序列号,关联各工序的作业内容、检查结果、尺寸信息,并用于后期工序的装配作业。

制造工序可追溯性

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帮助下,条形码已经成为供应链管理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环节。以追溯“全覆盖、全过程、信息化”为目标,条形码肩负着追踪产品从原料采购到消费者的全过程的使命,不仅可以实时对产品或工序精准定位,还提高供应链中的反应速度,同时也降低了运营成本,有效的避免了流程中的人为错误,条形码标签已经成为全球公认的实现产品追溯的最佳工具。

—、前言人事考勤管理是企事业单位的一项基础性管理工作,它对提高本单位的工作效率,展现本单位的现代管理风貌起了很大的作用。国外,早在七十年代,便兴起了采用先进的德州条码技术进行单位人事考勤管理。但在国内,由于多方面的因素,很多单位都是采用机械式打卡钟进行考勤,有些单位甚至仍然停留在手工记录考勤阶段。采用人工考勤的落后性显而易见,而采用机械式电子打卡钟进行考勤,对于数据的后续处理,如自动统计、查询、打印报表,数据及时传输等问题都无法解决,而且存在着工作量大、速度慢、统计不及时、有时可能误报或谎报等问题;另外,电子打卡头容易损坏,打卡片每月要更换一次,运行费用较高等,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与现时飞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也极不相符。条码技术是一种先进的信息采集和输入技术,把它用于企事业单位的人事考勤管理,则能克服机械打卡的各种弊端,同时也是一个企业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标志。如南京金陵饭店,便把考勤管理作为一项日常管理中的大事来抓,他们认为考勤管理的好坏,不仅会影响员工的工作责任心,而且会影响一个企业的对外形象。

用一种国人比较熟悉的词语来形容考勤方式的变更的话,那么我们不妨这样认为:手工记录到机械打卡,为考勤管理上的第一次革命,它完成了人工到机械的转变,使人在考勤中处于辅助配合的地位,大大减轻了人的劳动量;机械打卡到条码智能考勤,为第二次革命,它从机械式生硬管理,上升到利用先进技术进行智能管理,使人完完全全从考勤中解脱出来。从人的角度来看,我们完全可以说这是考勤史上的二次革命。第一次革命第二次革命手工记录—————机械打卡—————条码智能管理

二、考勤管理系统条码智能考勤机,它采用刷卡槽与主机一体化设计,外观如下照片所示。考勤管理系统不仅适用于各企事单位,而且也适用于各类科研院校,因为它外观大方,功能齐全,操作简单,方便可靠。它可联网亦可独用,这样就符合了大小客户的不同需求,例如南京电子部二十八所,便是六台考勤机联网,满足了上千人同时刷卡的考勤需求。另外,下面,让我们对考勤管理系统作个较详细的介绍:考勤管理系统的各个要点简介计算机采集考勤机内的考勤数据,对考勤数据进行后台处理,打印或查询各种统计报表。基本配置:386以上IBM及其兼容机4M以上RAM370M以上硬盘有COM1、COM2、LPT(打印口)通信接口(注:不须单独为考勤另外配置一台电脑,只需在原有电脑上拷贝一份软件即可。)条码智能考勤机它采用高亮度LED显示当前时间,液晶显示屏显示员工的卡号及刷卡的情况。卡槽用于员工划卡,具有快速、准确、声音提示刷卡是否正常等特点。机器快速准确记录员工出勤资料,包括刷卡时间、员工卡号、班次等。每台机器有七千多条考勤数据容量,断电情况下可长时间(一个月)保留数据。同时,在停电时内部提供UPS可继续正常使用。数据存满时通过自带的通讯口和计算机通讯,将数据传输给计算机,并自动清除考勤机内数据重新使用。考勤机无须每时每刻都联在网上,可脱机单独使用。远程通讯器当放置于门口的考勤机和位于办公室内的计算机相隔较远,RS232不能有效通讯时,可采用通讯器进行实时通讯,最大距离可达一公里。如果不需要经常实时通讯,则可不用通讯器。员工考勤卡人手一张,上面除了员工姓名、部门、厂标以及员工照片等内容外,区别于其它一般证卡的特殊之处,在于卡上有一和员工一一对应的条码号。它将员工和系统相连,并且使系统自动识别每个员工。卡的正面作工作证,反面考勤,一卡两用,经济实惠。既提高了企业自身的形象,又增强了公司员工的凝聚力和自豪感。这一点机械打卡钟是无法相比的。通讯电缆四芯带屏蔽普通电缆,连接考勤机和计算机。考勤软件考虑到人事部门对计算机的熟悉程度,整个系统采用中文菜单,操作简捷,方便明了。可打印或查询所有员工原始考勤数据,也可打出单项报表(如所有迟到早退人员,所有请假人员等)。

三、结语此系统的特点如下:自动统计考勤结果,克服了人为的谎报、漏报,减轻了管理员的负担,节省了企业的开支,提高了企业的效率。采用了中文屏幕菜单操作方式,使计算机的外行也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本系统亦可应用在员工中午记次就餐的管理中。采用磁盘镜像功能以及数据备份,有效保证了系统和数据的可靠性安全性。

条形码能不能用cdr生成?

可以的。也可以用德州条码生成软件生成条形码,之后输出图片,再导入到CDR也可以。条码生成软件生成的条形码识别率比较高,如果对条码等级有要求的话,建议用专业的条码生成软件进行生成。

条形码最早出现在40年代,但是得到实际应用和发展还是在70年代左右。现在世界上的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已经普遍使用条形码技术,而且它正在快速的向世界各地推广,其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并逐步渗透到许多技术领域。早在40年代,美国乔·伍德兰德(JoeWoodLand)和伯尼·西尔沃(BernySilver)两位工程师就开始研究用代码表示食品项目及相应的自动识别设备,于1949年获得了美国专利。

该图案很像微型射箭靶,被叫做“公牛眼”代码。靶式的同心圆是由圆条和空绘成圆环形。在原理上,“公牛眼”代码与后来的条形码很相近,遗憾的是当时的工艺和商品经济还没有能力印制出这种码。然而,20年后乔·伍德兰德作为IBM公司的工程师成为北美统一代码UPC码的奠基人。以吉拉德·费伊塞尔(GirardFe--ssel)为代表的几名发明家,于1959年提请了一项专利,描述了数字0-9中每个数字可由七段平行条组成。但是这种码使机器难以识读,使人读起来也不方便。不过这一构想的确促进了后来条形码的产生于发展。不久,E·F·布宁克(E·F·Brinker)申请了另一项专利,该专利是将条形码标识在有轨电车上。60年代后期西尔沃尼亚(Sylvania)发明的一个系统,被北美铁路系统采纳。这两项可以说是条形码技术最早期的应用。

1970年美国超级市场AdHoc委员会制定出通用商品代码UPC码,许多团体也提出了各种条形码符号方案,如上图右下、左图所示。UPC码首先在杂货零售业中试用,这为以后条形码的统一和广泛采用奠定了基础。次年布莱西公司研制出布莱西码及相应的自动识别系统,用以库存验算。这是条形码技术第一次在仓库管理系统中的实际应用。1972年蒙那奇·马金(MonarchMarking)等人研制出库德巴(Codebar)码,到此美国的条形码技术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1973年美国统一编码协会(简称UCC)建立了UPC条形码系统,实现了该码制标准化。同年,食品杂货业把UPC码作为该行业的通用标准码制,为条形码技术在商业流通销售领域里的广泛应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974年Intermec公司的戴维·阿利尔(Davide·Allair)博士研制出39码,很快被美国国防部所采纳,作为军用条形码码制。39码是第一个字母、数字式的条形码,后来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

1976年在美国和加拿大超级市场上,UPC码的成功应用给人们以很大的鼓舞,尤其是欧洲人对此产生了极大兴趣。次年,欧洲共同体在UPC-A码基础上制定出欧洲物品编码EAN-13和EAN-8码,签署了“欧洲物品编码”协议备忘录,并正式成立了欧洲物品编码协会(简称EAN)。到了1981年由于EAN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国际性组织,故改名为“国际物品编码协会”,简称IAN。但由于历史原因和习惯,至今仍称为EAN。日本从1974年开始着手建立POS系统,研究标准化以及信息输入方式、印制技术等。并在EAN基础上,于1978年制定出日本物品编码JAN。同年加入了国际物品编码协会,开始进行厂家登记注册,并全面转入条形码技术及其系列产品的开发工作,10年之后成为EAN最大的用户。

从80年代初,人们围绕提高条形码符号的信息密度,开展了多项研究。128码和93码就是其中的研究成果。128码于1981年被推荐使用,而93码于1982年使用。这两种码的优点是条形码符号密度比39码高出近30%。随着条形码技术的发展,条形码码制种类不断增加,因而标准化问题显得很突出。为此先后制定了军用标准1189;交叉25码、39码和库德巴码ANSI标准MH10.8M等等。同时一些行业也开始建立行业标准,以适应发展需要。此后,戴维·阿利尔又研制出49码,这是一种非传统的条形码符号,它比以往的条形码符号具有更高的密度。接着特德·威廉斯(TedWilliams)推出16K码,这是一种适用于激光系统的码制。到目前为止,共有40多种条形码码制,相应的自动识别设备和印刷技术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从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一些高等院校、科研部门及一些出口企业,把条形码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应用逐步提到议事日程。一些行业如图书、邮电、物资管理部门和外贸部门已开始使用条形码技术。

在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生活国际化、文化国土化的资讯社会到来之时,起源于40年代、研究于60年代、应用于70年代、普及于80年代的德州条码与条码技术,及各种应用系统,引起世界流通领域里的大变革正风靡世界。条码作为一种可印制的计算机语言、未来学家称之为“计算机文化”。90年代的国际流通领域将条码誉为商品进入国际计算机市场的“身份证”,使全世界对它刮目相看。印刷在商品外包装上的条码,象一条条经济信息纽带将世界各地的生产制造商、出口商、批发商、零售商和顾客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这一条条纽带,一经与EDI系统相联,便形成多项、多元的信息网,各种商品的相关信息犹如投入了一个无形的永不停息的自动导向传送机构,流向世界各地,活跃在世界商品流通领域。


 

版权所有:德州益禄条形码代理有限公司  -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QQ/微信:1766534168